刊首語
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影響著財政稅收領域。數字財稅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推動財政稅收現代化、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力量。《數字財稅前沿》旨在探索數字化時代下財政稅收領域的新動向和未來發展方向,聚焦數字財稅領域的熱點問題、前沿理論和實踐經驗等,為廣大讀者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和觀點,助力推動數字財稅領域的繁榮發展!
我們期待與讀者共同探討數字經濟與財稅領域的融合交匯,共同探索數字化轉型下財稅管理的創新路徑,共同推動數字財稅事業的蓬勃發展!
1.工信部等七部門提出將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納入企業所得稅優惠范圍
2.2024年4月底前實現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 賦予合法稅前扣除憑證
3.黑龍江稅務提前謀劃以舊換新服務舉措
4.大連市稅務局:以數據賦能提升稅務服務水平
5.以財稅全結構制度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1.探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平臺經濟稅收監管
2.大數據稅收征管有助于抑制關聯交易嗎?
3.工業互聯網稅收治理的邏輯機制
4.人工智能時代稅收治理的范式優化與架構設計
5.城市間的企業所得稅率差異對企業異地發展的影響
6.數字經濟對我國地區間稅收收入分配影響
1.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人才庫和教育人才庫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賀焱:以稅收大數據為驅動建設現代化智慧稅務
2.蔡昌在《中國經濟報告》2023年第3期發表《中國式現代化與現代財稅體系構建》
3.蔡昌,曹曉敏,吳奕萱在《經濟論壇》2023年第12期發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收入分配稅收調節問題》
1.工信部等七部門提出將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納入企業所得稅優惠范圍
加大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財政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范圍。加大對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稅收優惠支持力度,把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納入優惠范圍。
2.2024年4月底前實現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 賦予合法稅前扣除憑證
2024年4月9日,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主持召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行業協會及企業座談會,深入了解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發展情況。胡靜林強調,2024年進一步加大了對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稅收方面明確要求推廣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的措施。稅務部門將積極開展相關業務制度完善改進和信息系統升級改造等工作,4月底前實現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并通過實施“反向開票”進一步暢通增值稅抵扣鏈條,賦予資源回收企業規范合法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同時讓持續開展出售報廢產品業務的自然人也能按現行稅法規定享受增值稅免征或減征政策。
3.黑龍江稅務提前謀劃以舊換新服務舉措
國家稅務總局黑龍江省稅務局按照稅務總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提前謀劃以舊換新服務舉措,全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達效。黑龍江省稅務局依托稅收大數據自動識別、精準匹配政策適用主體,制定分類、分主體政策清單,通過電子稅務局、移動客戶端、12366納稅繳費服務熱線、征納互動平臺、稅收網格員等推送政策。探索應用稅務部門“政策找人”的機制和渠道將有關政策和稅收政策“一體化”推送,以達到政策精準直達的效果,確保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4.大連市稅務局:以數據賦能提升稅務服務水平
大連稅務為加快智慧稅務建設,著力提升稅費治理效能,以稅務有為推動市場有效、企業有利、百姓受益。為深入落實進一步深化稅務征管改革的要求,大連市稅務局近年來積極融入地方政務服務體系,通過走訪座談問需求、溝通交流常合作、信息共享建機制等方式打造協同共治格局,共同織密稅務精誠共治“一張網”,凝聚更強稅費共治合力。大連市稅務局將堅持以服務納稅人繳費人為中心的理念,持續推進“政策找人”,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持續加速涉稅業務辦理向智慧化、精細化轉變,實現輕松辦業務、精準享政策、貼心促發展。
5.以財稅全結構制度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新質生產力"代表了一種以科技創新和關鍵性技術突破為核心的新型生產力,它與中國在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相連。為實現這種生產力的可持續、高質量和低風險發展,至關重要的是要深入融合現代價值觀至其發展的理論、制度以及操作過程中。在此框架內,新一輪的財稅改革——"財稅全結構制度創新"——扮演著核心角色。這種改革不僅要關注財稅收支的結構優化,而且要創新財稅道德和法規范結構,確保財稅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符合完全平等原則,非基本權利與義務則遵循比例平等原則。此外,改革還需要強調財稅價值、價值判斷與價值規范之間的有機統一,通過這種方式,財稅改革不只是為了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更是為了直接和間接地促進社會財富的創獲,從而支持“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并為中國的長遠繁榮打下堅實基礎。
1.探析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平臺經濟稅收監管
平臺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業態,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對傳統經濟形態的創新與發展。隨著平臺經濟的不斷發展,稅收征管對象、內容和方式也要隨之進行調整和優化。區塊鏈技術作為新時代技術發展的產物,在數據的儲存、交互、驗證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稅收征管領域,有利于暢通數據共享、有效防止虛開、方便稅務稽查、助力稅務創新。目前,平臺經濟稅收監管還存在難以實時獲取和驗證企業經營數據、涉稅數據存儲與使用存在安全隱患、涉稅數據的應用和交換能力仍有待提升等問題,稅務機關有必要充分運用區塊鏈技術的特點與優勢實現稅收征管信息系統迭代升級,從而加強平臺經濟稅收監管。
(文獻來源:許智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平臺經濟稅收監管探析[J].稅務研究,2024(01):139-143.)
2.大數據稅收征管有助于抑制關聯交易嗎?
近年來,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不斷增長,嚴重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以“金稅三期”工程作為準自然實驗,探究大數據稅收征管對公司關聯交易的治理作用及其影響機制,基于2011—2018年我國非金融上市公司發生的商品與勞務類關聯交易數據,通過構造多期雙重差分模型,研究發現以“金稅三期”工程為代表的大數據稅收征管模式顯著降低了企業的關聯交易水平。異質性分析發現,當公司內部治理水平較低,外部市場制度不完善時,“金稅三期”工程對關聯交易的治理作用更為顯著。關于機制的研究顯示,大數據稅收征管通過征稅效應、治理效應和信息效應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會計穩健性和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從而減少企業關聯交易水平。
3.工業互聯網稅收治理的邏輯機制
隨著數字經濟的加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業經濟的深度融合驅動著全新工業生態,供給端的業態創新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工業互聯網的價值創造正沖擊我國稅收制度。工業互聯網稅收治理需要多方聯動暢通稅收循環,資源協同驅動稅源富集,結構優化提升稅收嵌入,生態演進強化稅收監管。并基于“納稅主體—稅源—征稅對象—稅收分享”的治理邏輯,構建工業互聯網價值創造的稅收治理體系一是重塑企業稅收征管新模式,推進價值創造主體的稅收治理升級。二是完善稅收政策儲備,強化稅收制度與價值創造結果的適配性。三是健全稅收激勵機制,基于“主動性變革”推動稅收治理由需求端向供給端轉變。四優化地區稅收分享規則,平衡產業鏈節點的各區域財力。
4.人工智能時代稅收治理的范式優化與架構設計
數字經濟的崛起正加劇征管資源有限性與納稅人生產活動復雜性之間的根本矛盾,以數治稅不應只關注納稅人遵從度指標。當前稅收治理需要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征納成本,減少監管障礙。在人工智能時代,算法治稅已成為稅收治理的必然趨勢。通過稅務執法智能控制機制降低稅收執法成本、通過稅收政策智能推送機制改善稅收遵從成本、通過稅務風險智能監管機制重構稅務監管思路,算法治稅將實現稅收治理質的飛躍。隨著算法治稅的基本思路被稅收征管改革文件明確,當前階段應在宏觀層面確立算法治稅的法律地位,在中觀層面確立算法治稅的法律價值位階,在微觀層面確立算法治稅的法律規則,以確保算法治稅順利嵌入現行稅收行政體系。
5.城市間的企業所得稅率差異對企業異地發展的影響
通過使用2006-2018 年中國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數據,實證研究了城市間的企業所得稅率差異對企業異地發展的影響,并得到以下結論:第一,企業異地發展的方向是由高稅率城市轉至低稅率城市,且稅率差越大,在目的地設立子公司的數量越多。第二,企業赴稅收洼地設立子公司兼有真實投資和避稅兩種目的。母子公司所在城市間稅率差異越大,侵占型關聯交易的規模越大,這說明稅收優惠政策在促進企業異地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更多的公司避稅活動。第三,目的地的初始產業集聚水平是影響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真實投資作用的重要因素。目的地城市的初始產業集聚水平越低,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真實異地投資的作用越小,但企業的避稅規模與目的地城市的產業集聚水平無關。上述結論表明,政府在制定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時,應考慮區域間初始集聚經濟水平差異,同時應防范企業利用異地發展進行避稅,更合理地引導地區間資本流動。
6.數字經濟對我國地區間稅收收入分配影響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我國不同地區間稅收收入的分配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通過利用30個省份2013—2019年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相關數據建立空間杜賓模型,對數字經濟的空間溢出效應及其對地區間稅收收入分配影響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數字經濟發展的地區不均衡和部分地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加大地區間的稅收收入分配差距。為此,一方面,應促進地區間數字經濟的均衡發展,遏制因地區間數字經濟發展差異帶來的“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狀況;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擴散效應和各地區比較優勢,使更多地區從數字經濟發展中受益。此外,還應完善現行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在對數字經濟發展對不同地區的影響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將評估結果納入中央對地方進行財力性轉移支付的考量因素,以精準應對數字經濟發展給地方財政運行帶來的風險。
1. 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人才庫和教育人才庫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賀焱:以稅收大數據為驅動建設現代化智慧稅務
目前智慧稅務還面臨的諸多挑戰,比如基礎理論的建構缺位、信息技術面臨瓶頸、數據質量存在偏差、數據業務融合不足、數據安全易發隱患、風險防控有待精準等。針對這些挑戰賀焱提出關于智慧稅務建設的政策建議:第一,制定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智慧化的戰略規劃;第二,進行業務規范、崗責體系、人才培養的整體協同性變革;第三,實現業財法稅深度融合;第四,防范遵從類風險、管理類風險、技術類風險和生態類風險。建設現代化智慧稅務,關鍵是實踐經驗、重點關切以及人才、數據和技術要素。
2.蔡昌在《中國經濟報告》2023年第3期發表《中國式現代化與現代財稅體系構建》
我國財稅制度和財稅體系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構建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現代財稅體系是一項重要課題。文章探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演進規律,中國式現代化的演進規律是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變,以數字經濟作為驅動力的新的拐點已經到來,并從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關系角度分析了在現代化的演進過程中財稅制度的改革方向。基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考量,提出構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現代財稅體系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現代財稅體系必須具有維護綠色環保、生態和諧的功能;必須具有靈活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必須具有促進科技創新的激勵作用;必須制定激勵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必須有利于促進產權流動、加強產權保護。
3.蔡昌,曹曉敏,吳奕萱在《經濟論壇》2023年第12期發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收入分配稅收調節問題》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要求,也是我國發揮大國優勢的重要體現。目前我國居民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依然較大,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稅收作為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促進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共同富裕背景下,稅收對收入分配起到調節作用,具有縮小財富分配差距,提高低收入群體生活水平,調節收入分配傳導機制等作用。但當前我國稅收仍存在對稅收結構失衡,直接稅比重偏低,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較弱,第三次分配稅收激勵機制不完善,稅收征管模式滯后數字經濟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國應當優惠稅制結構,深化間接稅改革,加強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增強第三次分配的稅收激烈效應,完善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的稅收治理模式。